他创办了一所学校立志改变世界百年前的理念是如今的潮流

有很多人都梦想着改变世界,但是真正做到的寥寥无几,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人,通过创办一所学校,而改变世界。

大家有没有想过,我们现在居住的房子,用的生活用品,处处体现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美感,这种美感是谁来定义的?

在二战时期,有一个著名的建筑家,叫瓦尔特·格罗皮乌斯,他厌倦了当时的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,厌倦了繁琐的装饰和雕花。

有一句话叫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。在工业革命来临之前,西方世界的权利中心主要绕着教堂和宫廷。

所以的服务行业文化产业,也都是为这部分群体服务的,所以在西方,我们能看到很多哥特式的建筑,维多利亚式的街道,有拱门、穹顶和极尽奢华的雕花。

一战结束后,世界经历了一轮洗牌,百废待兴,建筑行业的发展首当其冲。此刻,资本主义成为了社会的中流砥柱。

格罗皮乌斯的建筑理念应运而生。他倡导一种既能适应工业化,又兼顾艺术美感并且将材料和功用发挥到最大化的一种建筑。

此刻他满脑子都在想着如何盖房子,但是呢,传统保守派的依然很强势,他的理念根本没有人接受。

他定下心来思索,即便世界上认可自己的理念,但是有几个人有完成自己宏图大业的本身呢

于是,他决定自己办一所学校,自己培养帮手,1919年,他在魏玛创办了一所学校,叫包豪斯学校。

这所学校的教学理念十分超前,他整合了当时有名的艺术家和手工匠人。他让学生们称艺术家为艺术大师,而手工匠人称之为工艺大师。

在授课上,一门课由两个老师来教,也就是刚才提到的艺术大师和工艺大师,比如说,做一双鞋,艺术大师来教你如何画图设计,工艺大师教你如何用工艺技术把鞋制作出来。

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,我们都把艺术家的位置,放在社会生产力中,最多余的那一个。因为他们的贡献,总是不如科学技术来体现的直接明了,但我们社会的发展,却离不开艺术家的鼎力支持。

格罗皮乌斯看着自己的学生也培养的差不多的,干的第一件事情,就是盖房子,也就是盖一所属于自己的教学楼。

包豪斯这所学校,提倡的理念时至今日,比如极简主义,仍是主流文化,包豪斯的第三任校长密斯.凡.德罗提出一句话,少即是多。

密斯.凡.德罗设计了巴塞罗那国际展览会的德国馆,因为倡导极简主义风格,所以市面上没有与之配套的家具,于是他又设计了一把椅子,与之配套。

整个椅子的四条腿,是用交叉的弧线完成,没有繁琐的雕花装饰,也没有复杂的工艺流程,若用一个圆圈框住这个椅子的侧面,你会发现,四周的顶点,正好契合圆圈的边缘。

他的少体现在了去掉了没有用处的装饰和工艺流程,多体现在了方便、简洁并且具有美感,可以大批量的生产。